12

2022

-

07

一杯白酒,七分文化,需要我们共同传承

时间:

2022-07-12 14:18:58.284


白酒,作为一个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,它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,演绎着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,也寄托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。一杯白酒,饱含7种文化,演绎7种精彩,喝下去的是粮食精粹,升腾出的是千古情怀。

历史悠久的种植文化

早期古代的劳动人民种植粮食的目的在于酿酒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的谷物类粮食被用来酿酒使用,有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豌豆、玉米、小麦、大麦、荞麦,甚至薯、马铃薯都被用来作为酿酒的材料,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酿酒总结发现这种“百谷齐酿”的方法并非适用,能够胜出的酿酒粮食是被称之为“酿酒皇帝”的高粱,由于高粱的淀粉含量高,果实结构适合酿酒,因此被选为了中国白酒酿造的较好原材料。

至此以后,开始不约而同地选择高粱为酿造白酒的主粮。借用先人们对于粮食酿酒的一个总结,小编觉得精辟地表达了各种粮食所酿白酒的特点:小麦糙、糯米绵、大米净、玉米甜、高粱香。

奥妙无穷的储存文化

俗话说,“酒是陈的香”!这种特质在酱酒中是发挥得淋漓尽致!浓香型白酒,固态法浓香白酒可以收藏很多年,液态法白酒相对于固态酒没那么适合收藏,但是放个几十年也是没问题的。质量较好的成品白酒,密封的好,储存在合适的环境下,放50年是没有问题的。

经贮存后,使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排列逐步理顺,从而加强了乙醇分子的束缚力,降低了乙醇分子的活度,大分子不容易被人体吸收,进入血液和神经系统相对缓慢,所以白酒口感变得柔和。

与此同时,白酒中的其他香味物质成分也会产生上述缔合作用。当酒中缔合的大分子群增加,受到束缚的极性分子越多,酒质就会越绵软、柔和。

匠心独运的酿造文化

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,四时合序,酱香始出。这里的“曲”即原料小麦,“沙”是原粮高粱。

酱香型白酒最重要的酿造原则可以概括为“12987”。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、两次投料、九次蒸煮、八次发酵、七次蒸馏,正是这一项又一项严苛的工艺,保障了酱香白酒的韵味。

传统白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总的来说,就是原料,浸泡,初蒸,焖粮,复蒸,摊粮,加曲,装箱配菌,配糟,发酵,蒸馏,工艺是比较繁琐。

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

中国白酒文化因地域而生,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可复制的风味:贵州茅台、山西汾酒、四川五粮液、江苏洋河、陕西西凤。同样是稻谷、酒曲,同样是发酵、蒸馏,得到同样是高度数的原酒,有的清香净爽,有的酱香醇厚,他们为何各不相同?工艺差异还是原料差异?

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。很多地方的酒,照搬其他地方的原料、工艺、步骤,却仍然酿造不出同样口感的酒。

关键词:白酒、酒祖井